《世界是平的》一瞥
3 月 22
MSN 上的朋友真是好,有什麼事情,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有上線,馬上就給你第一手消息(當然感情要好才行)。
小帆介紹了一部影片, 是《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接受MIT的邀請,為開放式課程演講,作者把書本裡要傳達的精髓都更加精簡的在演講中呈現。在觀看這部片之後,我不能很完整地描繪出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我想還是要去看一下這本書吧。依我個人的歸納再歸納…,我想我會以「適者生存」來解釋這書中的意義。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部分:生活習慣與態度的改變。本書作者提及他購買飛機票時,他使用了他所習慣購票方式,但他卻買不到較好的座位?但在他看到那些能買到好座位的乘客所拿到的票時,才驚覺自己已經落伍了,因為航空公司使用了一種雙贏的策略,讓「消費者成為員工」,航空公司成功地減少了營運的開銷,也使得消費者為了及早訂到較好的座位而自願成為航空公司的臨時員工。事實上,這樣的構想並不新,已經應用在商業上的例子也不少,間接說明了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有能力的消費者樂於接受這樣的改變)。另外一個小故事則提及了HP公司在印度鄉下的村莊做了一個實驗,先找出當地最被需要的生意門路,讓當地人嚐到甜頭後,讓當地人願意主動向HP進行商業行為、購買HP的產品(這太棒了!顧客自己找上門,我們還需要那麼多業務人員嗎?)
雖然作者在書中的敘述是將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描寫成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但我認為在他的演講中提到「進化論」的部分,才是總結這書的最終答案。世界上,某些宗教觀並不認同進化論,我也不想去講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是以一個平凡小民的觀點,我想我們應該要以開放的心胸去面對任何事務,即使它是對你有惡意的,並且在面對這些事務時,讓自己成長(進化)。記得我在台北榮總圖書館打工時,一位資深的參考館員(也是同系學姐)說:做研究哪有都成功的?愛迪生做燈泡,第一個用的材料就是鎢絲嗎?研究成功跟研究失敗,都是一個研究結果,都是可以做為以後的研究人員的參考,事實上「研究成功」與「研究失敗」都是可貴的材料。這一番話可真是推翻了我根深蒂固的「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的觀念,雖然我並不能很完整地體現這個觀念在我的生活中,但我真的認為這番話是很受用的。
文末,當然也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本書或是到MIT的開放式課程去下載這部演講影片。我想或多或少可以給一些朋友新的觀點,讓你們也可以有更多的競爭力在這個大環境中「適者生存」。
相關影片:
http://www.twocw.net/mitworld/video/266/